SURF项目|贵州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时期,乡村振兴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暑假,六位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各专业的同学来到贵州省,联合贵州民族大学的师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本科生暑期科研项目(SURF201925):贵州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该工作营采用研究导向型的规划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在乡村沉浸式的体验和研究学习,提出一系列适宜当地的策略方案,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麦翁布依古寨作为基地,探索乡村振兴工作的不同路径与方法。
7月7日,同学们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东的一个小村庄——中关村,进行沉浸式驻村体验。中关村是一个当地政府和乡建院携手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点,有着两百多年村史的文化村落,惜字文化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符号——”惜字中关,墨耕村野。”
西浦的同学们在这里通过几天短暂的生活,感受贵州省的村庄概况,和村里的老人和村干部进行深入交谈,从乡建院的工作人员那里学习乡村振兴的经验,在村内感受并了解支柱产业以及振兴后的中关村中仍留存的问题。
同学们前去采访老村支书
西浦同学们和中关村老村支书以及乡建院工作人员合影
7月11日,西浦的同学们前往工作营所在地——贵州省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和贵州民族大学的同学汇合,正式开启联合工作营。当天晚上,双方进行了初期调研结果汇报,西浦的同学向贵民大的同学介绍了前期中关村的驻村收获,贵民大的同学也介绍了布依族文化及其聚落的特点,让西浦的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有了更深的了解。
因本项目是从乡村振兴全周期的角度(含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来开展的一个联合工作营,所以工作营的同学组成了混合团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成了三个乡村规划组(A)和三个设计建造组(B)。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各组先是对黔中地区布依族的四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村庄进行考察研究(包括马头寨、石头寨、高荡村和镇山村),并分别推进自己的方案,根据阶段性汇报后对于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匹配程度进行A+B配对,形成三个整体的方案组。
布依族村落考察合照
在三个方案组进一步深化方案的阶段,‘贵州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谷主宋培伦艺术家、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的杨昌儒教授、‘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罗德启教授、来自“西南地区可持续创意乡村研究联盟‘的专家、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廖含文副教授,来自北京BW warehouse的刘伟老师,以及来自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刘娟娟副教授受邀来到麦翁古寨,对三组方案进行了系统细致地分析。
通过和专家们不断地交流和修改,得到最终的古寨规划以及建设改造方案。最终工作营将通过专家评审和村民投票来决定最终落地实体建造的方案。
建造施工过程
经过对建造地点的进一步实地调查和商讨之后,最终项目选取的实地建造节点位于村口的木架廊道,作为村庄内比较突兀且空荡的存在,我们希望用竹材和喀斯特石材等贵州本土材料对其进行改造,形成一个深受游客和本地村民喜爱的交流场所,进而推动麦翁古寨的宣传影响力,用’针灸‘式的振兴方法,以点带面激活整体村庄。
从策划,到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到建造,再到后期运维,在这不短不长的一个月时间里,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六位同学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工作,通过体验了一套完整的项目流程,大家在过程中都得到了颇多收获。
项目的最终体验和成果,会在后期的推送中进行继续地介绍。
人员介绍
导师介绍:
陈冰
西交利物浦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副教授
张澄
西交利物浦大学 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熊媛
贵州民族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讲师
陆文
贵州民族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老师
团队成员介绍: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
丁洋洋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6级学生
钱可歆
建筑系 2017级学生
卓莺飞
建筑系 2017级学生
徐卓
土木工程系 2017级学生
傅晔辰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7级学生
刘子萱
经济与金融 2018级学生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
张全伟 王兆丽 李徐 罗朝辉 陈杰 刘瑶 岑柱米
符俊友 雒艳火 陈海 王凤仙 蔡梦婷 黄于丽
张平山 饶思琳 吴娅飞